第四節(jié)基礎(chǔ)套路——簡化太極拳(24式)
基礎(chǔ)套路是太極拳基本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著重于 基本要領(lǐng)的掌握和基本功的運用。基本套路的選擇要根據(jù)不 同拳種、不同流派的特點和要求而有所區(qū)別。
這里介紹的簡化太極拳24式,是中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運 動司于1956年整理編定的基礎(chǔ)套路。它取材于我國流傳最廣 的傳統(tǒng)楊式大架太極拳,按照簡明易學、刪繁就簡、明確規(guī)范、 突出重點的原則,進行整編而成。實踐證明,簡化太極拳的編 定有力地推動了太極拳的普及和提高。目前這個套路已經(jīng)在 國內(nèi)、外廣泛流傳,不僅成為普及太極拳運動最普遍采用的入 門教材,也成為太極拳基本訓練,明確動作規(guī)范,強化技術(shù)要 領(lǐng),而通常采用的有效基礎(chǔ)套路。
起勢
左右野馬分鬃
(三) 白鶴亮翅
(四) 左右摟膝拗步
手揮琵琶
左右倒卷肱
二、動作說明及要領(lǐng)講解
預備勢
身體自然站立,兩腳并攏,腳尖向前,兩手垂于大腿外側(cè), 手指微屈。頭頸正直,口閉齒扣,舌抵上腭,胸腹放松。精神集 中,表情自然。眼平視前方(圖344)。
(―)起勢
【動作說明】
左腳開立-左腳向左分開半步,兩腳平行向前同肩 寬,成開立步(圖345)。
兩臂前舉兩臂慢慢向前平舉,與肩同高、同寬,自 然伸直,肘關(guān)節(jié)向下微屈;兩手心向下,指尖向前(圖346)。
屈腿按掌——兩腿慢慢屈膝半蹲,重心平均落于兩腿 之間,成馬步;兩掌輕輕下按至腹前,如按在身前的書桌上,上 體舒展正直,如端正地坐在椅子上。眼平視前方(圖347①、 ②)。
【練習要點】
起勢動作中出現(xiàn)的開立步和馬步是太極拳的步型。兩 腳要平行向前,身體重心平均放于兩腳。
2?由并步站立變轉(zhuǎn)到開立步時,應首先使左膝放松,身體 重心落在右腿上,隨之輕輕地提起左腳,以不超過右踝的高度
為宜。落腳時前腳掌先著地并使腳尖向前,隨之全腳掌逐漸踏 實。上述轉(zhuǎn)換雖然簡單,但體現(xiàn)了太極拳“輕起輕落、點起點
落”的步法規(guī)律。
手臂前舉時,兩手先在兩腿外側(cè)將掌心轉(zhuǎn)向后方,隨即 兩
臂慢慢地向體前平舉,好像要把一根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 長扯起似的。注意腕關(guān)節(jié)不要過于松軟,不要出現(xiàn)指尖朝下的 “折腕”。
做下按動作時,要求做到如下三點:
下按時的用力和用意,有如要將水面上漂浮著的一塊 木板按入水中。
兩掌要有主動下按的動作,直按到兩手與腹同高。
按掌時手心朝下,按到終點時須展掌、舒指。
上體要保持正直,不要前俯后仰。為此脊背、臀部、腳跟 基本在同一垂面上。
在做本式時,無論兩臂前舉還是下按,兩肘尖都不可^卜
撐兩肩不可緊張、聳起。 —
太極拳練習中,除少數(shù)式子外,整個練拳過程都是在 屈膝半蹲的狀態(tài)中進行的。這個屈膝的程度,即通常所講的拳 架高度,整套拳基本上要保持一致,不允許忽高忽低。其高度 視體質(zhì)強弱及鍛煉基礎(chǔ)而有所不同。
太極拳的每一個式子都是由過渡動作和定勢動作組成 的?!岸▌荨背苏f明每個拳式到哪兒算完成外,還對身體各部 位和勁力的運用有特定的要求。如本式定勢,兩腿屈蹲到預定 的高度,同時頂頭、沉肩、展背、立腰,兩手沉按,展掌舒指,精 神貫注,還要配合呼氣下沉。這樣,就使連綿不斷的動作到這 里有了一種沉穩(wěn)感,即常說的“沉勁”、“棚勁”。定勢做得不好, 就體現(xiàn)不出過渡動作的輕靈和完成姿勢的沉穩(wěn)。
“起勢”是太極拳的第一個式子。它表現(xiàn)了太極拳的基 本特點和要領(lǐng),決不可因動作簡單而輕視它。
左右野馬分鬃
【動作說明】
左野馬分鬃
抱手收腳——上體稍向右轉(zhuǎn),右臂屈抱于右胸前,右 手心向下,左手翻轉(zhuǎn)向上,左臂屈抱于腹前,兩手上下相對,如
在右肋前抱球;左腳收至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f眼看右手(圖 348)。
轉(zhuǎn)體上步一一上體左轉(zhuǎn),左腳向左前方邁出,一步,腳 跟輕輕著地,重心仍在右腿(圖349)。
弓步分手一~^上體繼續(xù)左轉(zhuǎn),重心前移,左腳踏實,左 腿屈膝前弓,右腿自然蹬直,右腳跟外展,成左弓步;兩掌前后 分開,左手分至體前,高與眼平,手心斜向上,右手按至右胯 旁,手心向下,指尖向前;兩臂稍屈;眼看左掌(圖350)。
圖348 圖349
右野馬分鬃
轉(zhuǎn)體撇腳-——重心稍向后移,左腳尖翹起外撇;上體
稍左轉(zhuǎn);兩手準備翻轉(zhuǎn)“抱球”(圖351)。
抱手收腳——上體再左轉(zhuǎn),左手 翻轉(zhuǎn)在左胸前屈抱;右手翻轉(zhuǎn)前擺,在腹 前屈抱,兩手上下相對,如在左肋前抱 球;重心前移至左腿,左腳踏實,右腳收
至左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眼看左手(圖
。
轉(zhuǎn)體上步——上體稍右轉(zhuǎn),右腳
向右前方邁出一步,腳跟輕輕著地(圖
。
弓步分手——上體再右轉(zhuǎn),重心 圖350
前移,右腳踏實,右腿屈膝前弓,左腿自然蹬直,左腳跟外展成 右弓步;兩手前后分開,右手分至體前,高與眼平,手心斜向
上,左手按至左胯旁,手心向下,指尖向前,兩臂微屈;眼看右手(圖354)。
左野馬分鬃
轉(zhuǎn)體撇腳——重心稍后移,右腳尖翹起外撇;上體稍 右轉(zhuǎn);兩手準備翻轉(zhuǎn)“抱球”(圖355)。
抱手收腳——上體再右轉(zhuǎn),右手翻轉(zhuǎn)在右胸前屈抱, 左手翻轉(zhuǎn)前擺,在愎前屈抱,兩手上下相對,好像在右肋前抱 球;重心前移,右腳踏實,左腳收至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眼看右手(圖356)。
轉(zhuǎn)體上步——同前(圖357)。
弓步分手——同前(圖358)。
【練習要點】
1.左野馬分鬃
轉(zhuǎn)體和抱手的動作,是同時進行的。要在轉(zhuǎn)體的帶動 下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地完成。
“抱球”時右臂要松而不軟,大體與肩平;肩部放松,手指 微屈,肘略低于肩,腕略低于手;前臂與胸部之間應有20?30 厘米的距離;整個右臂呈弧形。
左臂的劃弧,除手掌走弧線外,還要伴隨著前臂的旋轉(zhuǎn)。
“抱球”,是一個形象的比喻,要使兩臂和前胸之間有容下 一個“球”的空當,既能抱得住,又不使“球”觸著身體。
左腳收至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”。這時身體重心絕大 部分應落在右腿上,左腳只起輔助支撐的作用。待動作熟練以 后,左腳收向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不應點地,以后各式類似的步法 轉(zhuǎn)換,均應照此理解。
這里的“腳尖點地”,是指用腳前掌著地。
假設(shè)面向南起勢,第一個“分鬃”要面向東方。這一轉(zhuǎn) 動在上步時先轉(zhuǎn)至偏東,弓步時再轉(zhuǎn)向正東。在連貫練習時, 這兩段轉(zhuǎn)體是不可間斷的。
左腳上步要腳跟先著地。太極拳向前邁步時要求一腿 屈膝支撐身體,另一腿輕靈地邁出,不可將身體重心過早前 移,造成腳掌沉猛落地,像“砸夯”一樣。
弓步的步幅,以練習者一腿屈膝支撐身體,保持上體端 正,重心穩(wěn)定,另一腿提起自然伸直邁出,腳跟著地的距離為 準。邁左步時,左腳落點要在中線偏北,腳尖向東,兩腳跟之間 保持20?30厘米橫向?qū)挾取?br />
初學者在邁步時左腳落點往往不到位,形成前后腳踏在 一條直線上的“走鋼絲”狀?,甚至將左腳邁到中線以南呈“擰麻 花”狀。針對上述錯誤,應注意上步時結(jié)合轉(zhuǎn)體,開胯出腳。這 樣,邁步的落點就易于到位了。
弓步時要由腰部旋轉(zhuǎn),左腿屈弓和右腿后蹬協(xié)調(diào)配 合,不可先蹬直右腿再屈左膝,造成腰胯緊張、身體起伏的毛 病。
弓步完成時左腿膝蓋與腳尖下,與地面乘 直。右腿伸直時要后蹬腳跟,就是以腳前掌為軸,使腳跟外展, 將右腳轉(zhuǎn)向東南,與中線的交角成45?60%使兩腳調(diào)整成 “人”字形。腳跟的蹬展,是趁勢做出的調(diào)整動作,不應做得急 猛、突然,以免造成“斷勁”。
太極拳的弓步,后腿不能像練長拳那樣挺勁繃直,以致腰 胯松不開。但也不可過于放松,使膝部出現(xiàn)較大的彎屈,顯得 軟化無力。
另外,在右腿自然伸直以后,右腳要全腳踏實地面,不允 許出現(xiàn)腳外側(cè)離地(掀腳)和腳后跟離地(拔跟)的現(xiàn)象。.152
弓步步型中,前、后腿分擔體重的虛實比例是:前腿約承 擔三分之二,后腿約承擔三分之一。
分手時左手手心斜向上,力點在前臂外側(cè),向左斜上 方“靠”出。此時左肩要松沉,肘部要微屈,分到頂點時,要展 掌、舒指,體現(xiàn)出由輕靈走向沉穩(wěn)的氣勢。右手要隨之向右下 方分開,採至右胯旁,手心向下,指尖朝前,肘微屈,採到頂點 也要求展掌、舒指、坐腕、沉肩。
眼神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。本勢的眼神運 用,由“起勢”的眼看前方,轉(zhuǎn)為注視右手,再隨視左手,定勢時 眼看左手。要避免低頭或歪頭,也不要死盯著手,應把視線近 視遠望,合理調(diào)節(jié),有張有弛。
在完成姿勢的一瞬間,應有一點向四肢、頭頂膨脹貫 力的意念,同時呼氣下沉。這樣可使完成姿勢更臻沉穩(wěn),虛實 變化更為分明。但要注意貫力的意念不宜過分。尤其不要故 意兩臂繃緊、彎腿下沉,以免出現(xiàn)錯誤動作。
右野馬分鬃
轉(zhuǎn)體翹腳時,身體的重心平穩(wěn)勻緩地后移,與上體左 轉(zhuǎn)要協(xié)調(diào)并進。重心移動過程中,上體要保持正直,不可起伏, 移動幅度不必過大。也不可先做成虛步再轉(zhuǎn)體,造成“斷勁”脫
節(jié)。
兩手翻掌劃弧“抱球”時,兩手先略放松(由實變虛), 隨即左掌內(nèi)旋,右掌外旋劃弧,后腳同時收攏。
收腳時,主要是重心前移,以大腿的力量輕輕地把后 腳提起,慢慢地屈膝向前,使后腳在前腳的內(nèi)側(cè)落下。初學者 往往沒有把重心移到前腿,而是一蹬而起,快速地收腳,如同 “踩彈簧”似的。也有把后腿拖上前去,后腳擦著地面,如同“穿 拖鞋”。還有的人身體起伏明顯。這些常見毛病都應注意克服,
4
抱球”的動作和轉(zhuǎn)腰、收腳的動作要同時協(xié)調(diào)地完 成,不要“球”已“抱好而后腳尚未到位。
連續(xù)的上步步法,是本式的重點??蓪iT做弓步和連 續(xù)上步的步法訓練。做法參見前基本功中行步練習(二)。
【攻防含意】
野馬分_的手法是下採前靠。例如,對方右手打來,我用 右手擒握對方手腕向下採引,同時左腳上步插入對方身后,左 前臂隨之插入對方右腋下,用轉(zhuǎn)腰分靠之力使對方仰倒。
(三)白鶴亮翅 【動作說明】
1?跟步抱球——上體稍左轉(zhuǎn);右腳向前跟步,前腳掌輕輕 落于左腳后,相距約一腳長;兩手翻轉(zhuǎn)相對,在胸前屈臂“抱 球”,左手在上;眼看左手(圖359)。
后坐轉(zhuǎn)體——重心后移,右腳踏實,上體后坐并向右轉(zhuǎn)
體;兩手開始交錯分開,右手上舉,左手下落;眼看右手(圖 360)。
虛步分手——左腳稍向前移動,腳前掌著地,成左虛 步;右手分至右額前,掌心向內(nèi),左手按至左腿旁;上體轉(zhuǎn)正,
眼平視前方(圖361)。
【練習要點】
本式的步型是虛步,步法是跟步。
右腳跟步時,右腳前掌輕輕地落地,此時 身體重心仍由左腿支撐,避免右腳落地 時“砸夯'接著,重心慢慢后移,右腿由 虛變實,左腳輕緩地稍向前移,調(diào)整成左 腳前掌著地的左虛步。
做上述步法轉(zhuǎn)換時,必須注意在腰 部的旋轉(zhuǎn)帶動下協(xié)調(diào)運動。跟步時腰部 微左轉(zhuǎn),合胯收腳;后坐時腰部微右轉(zhuǎn), 圖361
重;匕、后移>
隨著兩手上下分開,應注意下頦微收,頭微上頂,配合 吸氣,有輕靈上提的意念;兩手分至頂點時,右手外展,左手下 按,配合呼氣下沉、松腰松胯、頂頭沉肩、精神貫注,顯示定勢 時的沉著與穩(wěn)定。
3?虛步時,后腿保持原屈膝程度,支撐著絕大部分的體 重。后腳全腳掌踏實,腳尖外撇,約為45?60。;前腳以腳跟或 腳前掌著地(本式是以左腳前掌著地的虛步),指向正前方。后 腿膝部保持和腳尖相同的方向,不要里裹夾襠或外展敞襠;前 腿膝部要保持微屈,不要僵硬挺直。虛步兩腳間的橫向距離, 不要超過一拳寬度。
4?初學者在做虛步時常常發(fā)生上體后仰,挺髖挺腹;上體 前俯,挺胸突臀;虛腿膝部挺直,實腿膝部里裹;兩腳橫向距離 過大或過小;兩腿虛實不明,虛腿承擔體重過多等毛病,都
引起注意0
太極拳身型要求立身中正,舒展自然。上體要做到自然 端正,頂頭豎項,沉肩含胸,直脊展背,松腰松腹。軀干應避免 緊張僵挺,俯仰歪斜;也要防止萎縮不展、駝背、彎腰、低頭。
S.掌,是太極拳的主要手型。其規(guī)格是:五指舒展微屈自 然分開,虎口撐圓,掌心內(nèi)含。用力要輕柔,不可過硬、過軟。
【攻防含意】
白鶴亮翅的含意有二。一是對方雙掌攻來,我急用兩手上 下分開對方雙掌,瓦解其攻勢。二是對方右手攻來,我用左手 擒住其右腕,右臂插入對方右腋下,用轉(zhuǎn)腰橫挎之力使其前 撲。
摟膝拗步
【動作說明】
左摟膝拗步
轉(zhuǎn)體擺臂——上體稍左轉(zhuǎn);右手擺至體前,手心轉(zhuǎn)向 上;眼看右手(圖362)
擺臂收腳——上體右轉(zhuǎn);兩臂交叉擺動,右手自頭前 下落,經(jīng)右胯側(cè)向右后方上舉,與頭同高,手心向上,左手齒左 側(cè)上擺,經(jīng)頭前向右劃弧落至右肩前,手心向下;左腳收至右 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頭隨體轉(zhuǎn),眼看右手(圖363)。
上步屈肘——上體稍左轉(zhuǎn);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, 腳跟輕輕落地;右臂屈肘,右手收至肩上、頭側(cè),虎口與耳相 對,掌心斜向前,左手落經(jīng)腹前;眼轉(zhuǎn)看前方(圖364)。
弓步摟推——上體繼續(xù)左轉(zhuǎn);重心前移,左腳踏實,左 腿屈弓,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;左手經(jīng)左膝前上方摟過,停 于左腿外側(cè),掌心向下,指尖向前;右手向前推出,與鼻尖相 對,掌心、向前,五指向上,右臂自然伸直,肘微屈垂;眼看右手
156
擺臂收腳——上體再左轉(zhuǎn);重心前移,左腳踏實,右腳 收至左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右手經(jīng)頭前劃弧,擺至左肩前,掌心 向下,左手向左上方劃弧上舉,擺至與頭同高,掌心向上;眼看 左手(圖367)。
上步屈肘一上體稍右轉(zhuǎn)?,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步, 腳跟輕輕落地;左臂屈肘,左手收至肩上、頭側(cè),虎口與耳相 對,掌心斜向前,右手落經(jīng)腹前;眼轉(zhuǎn)看前方(圖368)。
弓步摟推——上體繼續(xù)右轉(zhuǎn);重心前移,右腳踏實,右 腿屈弓,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弓步;右手經(jīng)右膝前上方摟過,停 于右腿外側(cè),掌心向下,指尖向前,左手向前推出,與鼻尖相 對,掌心向前,五指向上,左臂自然伸直,肘微屈塞;眼看左手 (圖 369)。
左摟膝拗步
動作與右摟膝拗步相同,惟左右相反(圖370、371、372、
【練習要點】
摟膝拗步的弓步與野馬分鬃一樣,前腳應保持直向前 方,與后腳的寬度應在30厘米左右。它的手法是前推,雖然與 野馬分_的分靠不同,但由于其步型是手腳不同側(cè)的拗弓步, 故兩腳寬度也應保持與野馬分鬃大體相同,以利身體重心穩(wěn)
定。初學者在做“轉(zhuǎn)體擺臂”時,常常不轉(zhuǎn)腰,僅用兩臂掄圈, 如“耍棍”一樣,或只轉(zhuǎn)頭和手,而不轉(zhuǎn)腰,造成腰胯歪fe,重心 不穩(wěn)。都要及時糾正。
做“摟膝拗步”時也要以腰部的轉(zhuǎn)動來帶動四肢,做到 以腰為軸,協(xié)調(diào)全身。在上步過程中,后腳收至支撐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,這是 為了照顧初學者支撐無力、重心不穩(wěn)的困難。一旦動作熟練, 應逐步取消腳尖點地,使后腳經(jīng)支撐腳內(nèi)側(cè)時不停不落,連貫 地向前邁出??刂颇芰^強的初學者,完全可以直接上步,不 必點地緩沖。以后凡上步步法皆應如此處理。
“野馬分鬃”的手法是以“抱”、“分”為主,本式的手法
則
是以“推、摟”為主。以左摟掌為例,左掌從右肩前向下劃弧經(jīng) 膝前摟到左腿側(cè)。推掌時(以右推掌為例),右掌從右后方屈 肘,使掌收到耳側(cè),再向前推出。當推至終點(定勢)時,舒指、 展掌、虎口撐圓,掌根前頂,腕肘下沉,把意念集中到領(lǐng)勁的五 指和掌根上,使栂、食、中三指感到微微發(fā)脹。同時配合頂頭豎 腰、沉肩含胸、呼氣實腹。這種由虛變實的演練會有把軀干和 手臂伸展拔長的感覺。
太極拳動作要求協(xié)調(diào)完整,在做“摟膝拗步”時,前推、 下?lián)У膬烧坪凸葢瑫r到達頂點,而不應有先有后。初學者 往往是弓的腿先到,下?lián)У恼葡葥辏巴频恼茀s總滯后, 令人看起來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
【攻防含意】
摟膝拗步的用意是:一手摟開對方攻來的手或腳,另一手 向前推打反擊。
手揮琵琶
【動作說明】
I?跟步展臂一-右腳向前收攏半步,腳前掌輕落于左腳 后,相距約一腳長;右臂稍向前伸展,腕關(guān)節(jié)放松(圖374)。
后坐引手——重心后移,右腳踏實,左腳跟提起,上體 右轉(zhuǎn)?,左手向左、向上劃弧擺至體前,掌心斜向下,右手屈臂后 引,收至胸前,掌心也斜向下(圖375)。
虛步合手——上體稍向左回轉(zhuǎn),左腳稍前移,腳跟著 地,成側(cè)身左虛步;兩臂外旋,沉肘屈抱,兩手前后交錯,側(cè)掌 合于體前,左手與鼻相對,掌心向右,右手與左肘相對,掌心向 左,兩臂像懷抱琵琶的樣子;眼看左手(圖376)。
【練習要點】
1.后坐引手時,左手前擺和右手引帶的動作是在身體重 心后移,上體右轉(zhuǎn),右腳逐漸踏實的過程中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地進行 的。引手
時右臂向體側(cè)平屈,注意前臂與上臂之間及臂與胸、 肋部之間不要夾緊,形成“死角”。
2.兩臂向內(nèi)合抱,應由上體向左回轉(zhuǎn)帶動,通過兩臂外 旋,屈撐沉送來體現(xiàn)。兩臂的這種合勁,就好像用改錐輕輕旋 緊螺絲釘似的,沉實而輕穩(wěn)。
本勢動作并不復雜,但初學者往往做得飄浮散亂,這主要 是忽略了“身法”,身手脫節(jié)所造成的。
定勢時,兩臂應保持弧形,充分棚展,不要使肘部過分 彎屈或伸直。同時還應做到頂頭沉肩,上體豎直,呼氣下沉,松 胸實腹。
【攻防含意】
手揮琵琶是合手撅臂。當對方右手打來,我用右手扶其腕 部,順勢向后牽弓丨;同時左手貼于對方肘關(guān)節(jié)處,然后兩手左 右用力內(nèi)合,采用反關(guān)節(jié)擒拿方法,使對方右臂傷折。
倒卷肢 【動作說明】
右倒卷肱
轉(zhuǎn)體撤手——上體稍右轉(zhuǎn);兩手翻轉(zhuǎn)向上,右手向下 經(jīng)腰側(cè)向后方劃弧上舉,與頭同高,左手停于體前;頭隨體轉(zhuǎn),
眼向冇肴(罔377)。
退步卷肱^—上體稍左轉(zhuǎn);左腳提起向后退一步,腳 前掌輕輕落地;右臂屈肘卷收,右手收至肩上耳側(cè),掌心斜向 前下方;眼看左手(圖378)。
虛步推掌——上體繼續(xù)左轉(zhuǎn);重心后移,左腳踏實,右 腳以腳掌為軸將腳扭直,腳跟離地,右膝微屈成右'虛步;右手 推至體前,腕高與肩平,掌心向前,左手向后、向下劃弧,收至 左腰側(cè);眼看右手(圖379)。
左倒卷肱
(轉(zhuǎn)體撒手上體稍左轉(zhuǎn);右手翻轉(zhuǎn)向上,左手向左 后方劃弧上舉,與頭同高,掌心向上;頭隨體轉(zhuǎn);眼看左側(cè)(圖380)
(2)退步卷肱——上體稍右轉(zhuǎn);右腳提起向后退一步,腳 前掌輕輕落地;左臂屈肘卷收,左手收至肩上耳側(cè),掌心斜向 前方;眼看右手(圖381)。
右倒卷肱
同前(圖 383、384、385)
【練習要點】
本式的定勢,是每個“倒卷肱”的 第三動“虛步推掌”。此時,動作由虛轉(zhuǎn) 實,微微一沉,然后再轉(zhuǎn)入下一個式子的 動作。
本式定勢的步型,是前腳掌著地 的虛步,本式的步法是連續(xù)退步。
以左虛步開始的退步為例。左腿屈 膝輕輕提起,帶動左腳離開地面,腳尖自 然下垂,以不超過右踝的高度為宜。然后 圖388
左腳慢慢地經(jīng)右踝內(nèi)側(cè)向后落步。落步時左腳前腳掌先輕輕 著地,體重仍由右腿來支撐。注意不要出現(xiàn)左腳著地“砸夯”、 “搶步”的現(xiàn)象。
如同進步時一樣,在退行時也要“點起點落”、“輕起輕 落”,步幅、落點、方向適當,身體不歪斜、不俯仰、不起伏,兩 腿虛實分明。
在本式步法中,第一個“右倒卷肱”是由“手揮琵琶”接來, 前式的虛步是左腳腳跟著地的,此時無須先踏實左腳,直接將 腳跟抬離地面即可。
本式中兩掌的動作是一前推,一后撤。前推的掌由后屈 肘卷肱經(jīng)耳側(cè)向體前推出,與前“摟膝拗步”中的推掌動作一 樣。應注意的是,推掌過程中,不要把卷肱做成卷腕;推到頂點 時要體現(xiàn)出由虛到實的勁力變化。
后撤手時,注意不要直向回抽,造成前臂、上臂之間,上臂 與肋部之間夾緊,肩部聳起。人們常把這種毛病稱為“拉抽 屜”。正確的做法是:手走弧線,胸、肋、肩、臂都要圓活自然。手 從腰側(cè)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時,兩臂約成135°,不要前后拉成 一條直線。
兩掌一推一撤,速度要配合協(xié)調(diào),在體前有一個兩掌交錯 的過程。兩手上下相錯,就好像回撤的掌心上有一物,前推掌 要把它推掉似的。
本式的眼神,應隨著轉(zhuǎn)體先向側(cè)看,再轉(zhuǎn)看前手。
【攻防含意】
倒卷肱是在退守中反擊。當對方右手攻來,我用左手接 住,順勢退步牽引;右手則乘勢向前擊打?qū)Ψ叫夭俊?br />
左攬雀尾
【動作說明】
轉(zhuǎn)體罈手一上體微右轉(zhuǎn),右手由腰側(cè)向側(cè)后上方劃 弧平舉,與肩同高,掌心向上;左手在體前下落,手心向下。頭 隨體轉(zhuǎn),眼看右手(圖389)。
抱手收腳——上體繼續(xù)右轉(zhuǎn),右手屈臂抱于右胸前,掌
1
心翻轉(zhuǎn)向下,左手劃弧下落,屈抱于腹前,掌心轉(zhuǎn)向上,兩手上 下相對呈抱球狀;左腳收至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眼看右手(圖轉(zhuǎn)體上步——上體左轉(zhuǎn),左腳向前方邁出一步,腳跟輕 輕著地(圖391)。
弓步棚臂——上體繼續(xù)左轉(zhuǎn),重心前移,左腿踏實,左 腿屈膝前弓,右腿自然蹬直,成左弓步;兩手前后分開,左臂半 屈向體前棚架,腕高與肩平,掌心向內(nèi);右手向下劃弧按于左 胯旁,掌心向下,五指向前;眼看左前臂(圖392)。
轉(zhuǎn)體擺臂——上體微向左轉(zhuǎn),左手向左前方展伸,掌心 轉(zhuǎn)向下,右前臂外旋,右手經(jīng)腹前向上、向前擺至左前臂內(nèi)側(cè), 掌心向上;眼看左手(圖393)。
轉(zhuǎn)體后捋——上體右轉(zhuǎn),重心后移,身體后坐,右腿屈 膝,左腿自然伸直;兩手同時向下經(jīng)腹前向右后方劃弧,右手 舉于身體側(cè)后方,與頭同高;左臂平屈于胸前,掌心向內(nèi);眼看 右手(圖394)。
轉(zhuǎn)體搭手——上體左轉(zhuǎn),正對前方;右臂屈肘,右手收 至胸前,四指搭于左前臂內(nèi)側(cè),掌心向前,左前臂仍屈收于胸 前,掌心向內(nèi),指尖向右;眼看前方(圖395)。
弓步前擠重心前移,左腿屈弓,右腿自然蹬直成左 弓步;右手推送左前臂向體前擠出,與肩同高,兩#撐圓;眼看 前方(圖396)。
后坐引手?重心后移,上體后坐,右腿屈膝,左腿自
然伸直,左腳尖翹起;左手翻轉(zhuǎn)向下,右手經(jīng)左腕上方向前伸 出,掌心也向下,兩手左右分開與肩同寬,同時屈肘后引,經(jīng)胸 前收至腹前;眼向前平視(圖397)。
弓步前按一-重心前移,左腳踏實,左腿屈弓,右腿自 然蹬直仍成左弓步;兩手沿弧線推至體前,兩腕與肩同高、同 寬,掌心均向前,指尖向上;眼看前方(圖398)。
【練習要點】
攬雀尾動作要注意上下肢的配合。棚、擠、按時要與弓 腿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;捋和引手要與屈腿后坐一致。同時要注意保持上 體松正舒展,不可前俯后仰。弓腿時頂頭、沉肩、豎脊、展背;坐 腿時松腰、斂臀、屈腿、收髖。重心移動要清楚、到位。
“攬雀尾”是棚、捋、擠、按四個分勢的總稱。在擁、捋、 擠、按每個分勢的完成時,肢體要膨展,勁力要貫注,動作要沉 穩(wěn),體現(xiàn)動作由虛到實的變化,然后接做下一個動作。然而,太極 拳套路節(jié)奏的特點是綿綿不斷。前一個式子的完成,恰好是下一 個式子的開始。拳勢之間既有虛實轉(zhuǎn)換,又要連續(xù)銜接。特別在 節(jié)奏、勁力、意念上不可間斷。做到勢變勁不斷,勁變意不斷。
本式的步型是順弓步。弓步的橫向距離以不超過10厘 米為宜。
本式的步法,是弓步的原地前弓后坐轉(zhuǎn)換。做本式時,身 體起伏是常見病。這是由于前弓時后腿先蹬,把身體重心頂 高,隨后再前腿屈弓,身體重心又降低造成的。后坐時,亦是如 此。動作中兩腿要屈伸靈活,避免先伸后屈,才不致產(chǎn)生身體 高低起伏的現(xiàn)象。
做“棚勢”時,轉(zhuǎn)體分手和屈膝弓腿,應同時到位。
做“捋勢”時,兩臂的下捋要與腰部旋轉(zhuǎn)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。捋勢完
成時,兩手向側(cè)后方平舉約斜向45°。同時要保持上體端正, 下肢穩(wěn)固。
由“捋勢”接做“擠勢”時,應向前轉(zhuǎn)體與搭手同時完成。 “擠”出以后,兩肩松沉,肘略低于腕部,兩臂撐圓,上體正 直,不要
俯身突臀。 ’
“后坐引手”時,左腳尖翹起,左腿膝部不要挺直,上體勿 挺腹后仰。同時,兩手保持與肩同寬,向后弧形收至胸前,手心
斜向下,兩肘微向外開。
“弓步前按”動作,兩手要沿弧線向上、向前推按。注意防 止兩手向兩側(cè)分開劃弧,或兩掌自下劃弧上挑等錯誤。
初學者應先做到呼吸自然,不要有緊張憋氣的現(xiàn)象J旦 可適當?shù)卣{(diào)節(jié)呼吸,配合動作。如“擠勢”時就可以利用兩臂前 擠、胸部微含的姿勢進行呼氣;轉(zhuǎn)接下動兩手分開、身體后坐、 胸部逐漸舒張時進行吸氣。這種自然地有意識地調(diào)節(jié)呼吸來 配合動作,即所謂的“拳勢呼吸”,有助于使動作更協(xié)調(diào),更完 整,從而提高太極拳的鍛煉效果。
右攬雀尾
【動作說明】
轉(zhuǎn)體分手——重心后移,上體右轉(zhuǎn),左腳尖內(nèi)扣;右手 經(jīng)頭前劃弧右擺,掌心向外,兩手平舉于身體兩側(cè);頭及目光 隨右手移轉(zhuǎn)(圖399)。
抱手收腳——左腿屈膝,重心左移,右腳收至左腳內(nèi) 側(cè),腳尖點地;左手屈抱于左胸前;右手屈抱于腹前,兩手上下 相對,在左肋前“抱球”;眼看左手(圖400)。
轉(zhuǎn)體擺臂——同前(圖403)。
轉(zhuǎn)體后捋-一同前(圖404)。
7?轉(zhuǎn)體搭手——同前(圖405)。
后坐引手 同前(圖407)。
10?弓步前按——同前(圖408)。
以上動作皆與(七)左攬雀尾動作相同惟左右相反。
【練習要點】
右手隨身體右轉(zhuǎn)平行向右劃弧時,左手不可隨著向右 擺動。
2?左腳尖里扣的角度以略超過身體的正前方為宜。
其余動作的要領(lǐng),除左右相反外,均與“左攬雀尾”所述相
同。
【攻防含意】
攬雀尾包括了太極拳中最重要的四種攻防手法。棚手妁 含意是伸臂架接住對方的來手,以觀其變。它在外形上與野馬 分鬃相似,其含意則完全不同。后者是以分靠手法去進攻,棚 手則是筑起一道防線,靜待對方的反應,以變應變。術(shù)語稱為
捋的含意是當對方攻來,我一手附于其腕,另一手附于其 肘關(guān)節(jié),順勢向后牽引,同時轉(zhuǎn)腰側(cè)帶,使其撲空。它$強拉不 同之處在于不以力勝,而是借力巧取,引進對手使其落空。
擠的用法是當對手感到落空,急欲抽身后退之際,我用前 臂貼緊對方,用快速擠壓之力戰(zhàn)勝對手。
按的原意是向下用力。但在太極拳中常在向前用力發(fā)放 之前,先向下牽引對方,使其向上反抗,重心升高,立腳不穩(wěn), 再快速發(fā)力前推,取得更大效果。這種變化的用力稱為按或前 按.它比單純地用力直推更為巧妙,其動作及用力方向呈曲 線。
單鞭
【動作說明】
i.轉(zhuǎn)體運臂——重心左移,上體左轉(zhuǎn),左腿屈膝,右腿伸 直,右腳尖內(nèi)扣;兩臂交叉向左運轉(zhuǎn),左手經(jīng)頭前向左劃弧至 身體左側(cè),掌心向外。右手經(jīng)腹前向左劃弧至左肋前,掌心轉(zhuǎn) 向上;視線隨左手移轉(zhuǎn)(圖409)。
勾手收腳——上體右轉(zhuǎn),重心右移,右腿屈膝,左腳收 至右腳內(nèi)側(cè),腳尖點地;右手向上向右劃弧,掌心向內(nèi),經(jīng)頭前 至身體右前方變成勾手,腕高與肩平,左手向下、向右劃弧,經(jīng) 腹前至右肩前,掌心轉(zhuǎn)向內(nèi);視線隨右手移轉(zhuǎn),最后看勾手(圖 410、411)〇
圖409
3?轉(zhuǎn)體上步——上體稍左轉(zhuǎn),左腳向左前方上步,腳跟落地;左手經(jīng)面
前向左劃弧,掌心向內(nèi);眼看左手(圖 412)0
弓步推掌——上體繼續(xù)左轉(zhuǎn), 重心前移,左腳踏實,左腿屈弓,右腿 自然蹬直,腳跟外展,成左弓步;左手 經(jīng)面前翻掌向前推出,腕與肩平,$臂 與左腿上下相對;眼看左手(圖413)。
【練習要點】
單鞭的弓步應略斜向左前方,不兩腳寬度約 10厘米。前臂、前腿應方向一致。勾手時右臂不要過直,方向 為斜后方绔步時后腳跟要向外蹬展,不可敞襠開胯。
2?身體左右轉(zhuǎn)時,重心的移動一定要充分,兩腿要虛實分
明。
3?做勾手時,屈腕、五指第一指節(jié)捏攏,勾尖指向下方。動 作要樸實自然。勾手時腕部不要故意繞轉(zhuǎn),形成“腕花”,五指 也不必依次捏攏。
推掌時,隨著上體左轉(zhuǎn),左腿前弓,左手一邊翻掌一邊 向前推出。到達頂點時,配合松腰、松胯、沉氣,同時沉腕、展 掌、舒指。
動作過程中,左臂應保持舒松圓活的狀態(tài),腋間不要夾 緊。翻掌主要靠前臂的旋轉(zhuǎn),防止“耍腕花”。
定勢時,左手指尖與鼻尖前后相對,左肘與左邏上下相 對。右臂向后撐開,兩臂之間的夾角約135°。
攻防含意】
單鞭的用法是我用右勾手刁住對方的手腕,再用左手出 擊,像一條鋼鞭一樣給對方有力打擊。
(十)云手
【動作說明】
轉(zhuǎn)體松勾——重心后移,上體右 轉(zhuǎn),左腳尖內(nèi)扣;左手向下向右劃弧,經(jīng) 腹前至右肩前,掌心向內(nèi);右勾手松開變 掌,掌心向外;眼看右手(圖414)。
左云收步一-上體左轉(zhuǎn),重心左
移,右腳向左腳收攏,腳前掌先著地,隨 之全腳踏實,兩腿屈膝半蹲,兩腳平行向 前,相距約ia厘米成小開立步;左手經(jīng) 頭前向左劃弧運轉(zhuǎn),掌心漸漸向外翻轉(zhuǎn),< .圖414
瀏覽7,031次